Search


為什麼我認為「都是哈佛惹的禍」?
因為我們的全民健保制度的總顧問,是來自美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為什麼我認為「都是哈佛惹的禍」?
因為我們的全民健保制度的總顧問,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蕭慶倫教授。今年三月還接受了總統授勳。
美國的健康保險行之許久,向大國取經,引用大國的制度,看來應該是很合理的事。但我們錯了。錯在美國是大國經濟,我們是小國經濟。美國GDP裏面花了將近18%在健康醫療上。這個數字是台灣的近三倍。美國為什麼不會倒? 但是台灣卻大家都覺得健保保費好貴?那是因為美國是大國經濟,它的生物醫療科技世界第一,所有的藥物、檢查檢驗、CT、MR…。全是由自己國內自己供應生產。但是台灣沒有強大的製藥、醫材、檢查檢驗與儀器工業。台灣有一百多家藥廠,能生產健保給付品項的80%的藥品,但卻只拿到健保藥費的20%。台灣沒有能力生產CT/MR,沒有能力製造檢驗儀器,沒有能力製造任何心導管、中央靜脈導管、雷射導管…。台灣每年的健保藥費超過1400億,但是八成全部給付給進口藥物。醫材產值900億,但進口品項也佔了三分之二。再加上純自費的藥物與醫材這些自費醫療品項約佔了健保收入的10到15%。加總起來,台灣全年GDP裏面,至少1%,全部透過我們的全民健保,給美國、歐盟與日本賺走了。對美國來說,他的醫療支出雖然極為龐大,但是所有的錢全部仍然留在國內,他們的醫療支出全部沒有出口。美國極為昂貴的醫療支出,是撐起了他們的生技、製藥、醫材、儀器的各種產業的研發經費與R&D,是用全美國人的錢,讓生技健康醫療相關產業有能力領先全世界,向全世界輸出他們的生技醫療科技產品。
對台灣來說,我們買藥、買醫材、買醫療儀器,和買煤、鐵、石油或是天然氣,是完全相同,甚至更糟的。因為買了這些能源,我們還能再用來生產,再來產生GDP,但是買了這些藥物,醫材,只是在修補不健康的身體,讓身體能維持既有的產能,完全不能多增加GDP。
健保開辦20年來,我們錯誤了20年。健保從設計之初,從DNA開始就弄錯了。對台灣來說,當我們沒有能力生產藥物、醫材、試劑、儀器的時候,我們的健保制度,打從一開始,就要設計的和美國不同。美國的問題是醫療費用太貴(GDP的18%),所以他們要努力節省醫療成本,他們並不擔心醫療支出太高,因為全部的錢仍然留在美國境內,創造美國生技醫療產業的就業。但是台灣的問題是,我們沒有資源,所以我們要努力減少醫療支出,才能節省,才能少開藥少作檢查檢驗,才能讓我們的GDP不會每年流失1%到國外去。只是可憐我們的健保制度從一開始就設計錯誤,完全忽視了台灣和美國的國力與經濟結構大大不同。台灣經不起這樣的資源浪費。我們打從全民健保制度設計之初,就要認知台灣醫療資源有限,不只是藥物醫材有限,台灣的全體醫療人員是醫療資源中最寶貴的部份,每一位醫療人員都是整個社會投注了短則十年,長則二、三十年的資源才培養出來的,更是要絕對珍惜的,非常有限的,珍貴的稀有資源。只是這個健保制度的設計,演變至今完全走樣。也造成了現今民眾視健康醫療為應有福利與權利,完全無視於那其實是全體醫療人員的血汗而才能提供的醫療服務。民眾不斷利用甚至濫用,醫者筋疲力竭,最後就會導致醫療糾紛叢生,醫者尊嚴全無,六大皆空。
也因為如此,台灣全民健保制度的設計,從一開始就要節流,就要儘可能的節省。因為這和我們節省石油,節省電力是完全一樣的道理。只是沒想到全民健保制度不但設計之初就錯,因為政治與民粹,現在竟演變成福利制度,因為是福利,所以每個人都認為不用白不用,多多益善。全民都在浪費健保。我們的全民健保每年花了近1500億的藥費,但是七成國人都認為別人在浪費健保,更有25%的人承認沒吃完過醫師開的藥。
全民健保耗用了全國所有民眾的辛苦所得,卻又無法增加任何生產力與GDP,但健保署與國人還因為我們的健保最易取得,最方便,最棒到評比都快拿到世界第一而欣喜,而毫不知覺我們已經快完蛋了。這一切的錯誤,其實都源自於健保制度設計之初的DNA就全錯了。這難道不該說是,「都是哈佛惹的禍」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鄭丞傑教授/醫師粉絲專頁。 最新門診時間及掛號方式請看粉絲專頁第一則po
View all posts